|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红色烟园史

红色烟园史

关键词:红色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信丰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xinfeng88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0912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烟园围是县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坊唐氏建有10余座围屋,但保存得最为完好的是烟园围、淡轩围、弹子寨围等。

  龙南县‘进士仕籍’中,第一位名人唐国忠:宋,国子监祭酒。有古诗云:“上有唐祭酒,下有钟龙图”。

  “唐祭酒”,即唐国忠,县志中列为第一位进士,国子监祭酒。

  “钟龙图”,即钟伷,第二位进士,龙图阁大学士。他俩是亲戚。

  杨坊是个纵横10多里的平川之地。是龙南最大的村落群,屋场、围屋一幢挨着一幢,也是围屋最多的地方之一,至今依存的有30余座。有人口13000余人,百分之八十均为唐姓。

  唐氏在杨坊开基至今,历经700余年。唐姓开基始祖景辉公系唐国忠的第三代孙。杨坊唐氏,同一位祖先。

  烟园围是唐氏许多围屋中属很有建筑特色的一座,也属围屋中最年轻的一座。正如此红军第四军驻扎过的围屋。于是,当地人把烟园围称之为“红军围”。

  此围位于龙南县龙南镇红岩村境内,地处县城的东北面。从县城的解放桥沿着通往玉石仙岩的水泥公路前行,过杨坊大桥后向右拐,经新杨(门前岭)、钟屋山即到达烟园围。

  围屋建于梅坑溪水西侧的山坡及田垅中。自古以来,围屋四周均为烟地,所以此地因盛种晒烟而得其名。此围也由此叫“烟园围”。

  唐友永从本地河岸头迁此立居。后来,谢、刘两姓相继迁入,紧倚围屋扩建了许多新屋。

  此围的显著建筑特色:围内房屋整齐,院落宽敞,阳光充足,鹅卵石铺就院落地面,石灰纸筋粉刷墙壁,均为二层楼房,似近代建筑。

  围屋内外的环境非常宜人,东为松树园,南为濂江河,西为桃江河、黄金岭,靠大山、靠古驿道的地理位置。适合军事用房和驻地。正如此,红军选择驻扎此围。

  往事并非如烟,每当走进烟园围,仿佛看见了红四军当年的风采,每当看见这些斑驳的墙壁上那清晰的“共产党十大政纲”、“红军行军歌”等15条标语,参观者仿佛穿越时间的隧道,又走进了70多年前,那硝烟弥漫的烽火岁月……

        1932年7月8日至10日,中央苏区红一方面军进行了惨烈的南雄水口战役,击溃国民党粤军15个团,获得胜利。战后,红军宣布休整。红四军第十一师从信丰崇仙经全南的龙下等地向龙南进发。7月16日,正是龙南县城逢圩(赶集)的日子。

  这天,烈日当空,大地一片火热,红四军先遗部队从全南龙下进入龙南桃江的锁口村。锁口村距县城五六华里,国民党48局民团对红军进行阻击,顿时枪声大作,红军发起猛烈攻击,民团节节败退,四处逃散,红军很快就攻占了县城,打死民团20多人,俘虏100多人。红军占领龙南县城后,打开监狱,释放了被关押的24人,打开粮仓,把粮食分发给贫苦群众。

  7月18日早晨,太阳冉冉升起,大地一片宁静,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一连青工队渡过濂江河,悄无声息地向烟园围走去。当红军走到离烟园围不远的白马庙时,躲藏着的一伙地主民团向红军射出了罪恶的子弹。顿时,枪声猛烈响起。周围村庄的群众听到枪声,惊慌失措,纷纷携母抱子逃向山里。为避免误伤群众,红军只好停止射击,兵分几路向白马庙包抄,很快就把白马庙围了个水泄不通。民团负隅顽抗,但在红军的猛烈攻击下,不到半个小时,便举手投降。

  红军清理战场时,发现二个团丁被打死,3个团丁被打伤。红军立即向群众借来两副竹椅床,把两个受伤的团丁送往红军临时医院治疗,又派人找来被打死的团丁家属,红军给了被打死的团丁家属20块光洋,作为埋葬费用。

  当天,几百名红军战士进驻在烟园围,他们在烟园围住了10天。红军领导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帮群众收稻子、插秧,教群众识字、唱红军歌曲,给小孩讲革命故事。老百姓把自己家的粮食、鸡鸭等送给红军,红军坚持要给钱,军民互相推辞。村里的几位老人向我说起当时的情景,仍是热泪盈眶,对红军竖大拇指。

  红军撤离时,杨坊、烟园围里有唐良兰、唐文焕、等六、七名青年参加了红军,随部队从烟园围背后的蛇子嵊古驿道北去进入信丰县。这是龙南县距信丰县最近的路程。至此烟园围成为红色之围,是游人喜欢去的地方。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162176622 传真: 邮箱:1376781366#qq.com
地址:信丰县嘉定镇府前路中段 邮编:341600
Copyright © 2004-2024 城市中国信丰营运中心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