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信丰文化渊源的老城

信丰文化渊源的老城

关键词:信丰,文化,老城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信丰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xinfeng88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4168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信丰是一座老城,一座具有一定历史文化渊源的老城。沿城区桃江河南门一带能看见一些老屋,这些老屋能让人们回忆起这座老城曾经的面貌,和在老城生活过的痕迹。

    这些老屋是古代民居建筑,据说兴建于清朝时期,古代的信丰人就是生活在沿桃江一带。赣南地区作为客家文化的摇篮,信丰在沿袭了灿烂的赣南客家文化的同时,也创造性地产生了一些具有自己特色的建筑、语言等文化,透过这些老房子,我们很容易的看出信丰在整个客家文化圈里的独特性。可见,虽然没有史书对这些老房子进行详尽的描述及评论,但她们足以和城中心的大圣寺塔一起,见证着信丰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久远的历史渊源。

    几天前的一个傍晚,我从南门的老屋边上经过,看见一位工人用铁锤将一座古老的房梁锤得粉碎。锤了近半个小时,我一直看着,除了痛,我还知道,这一整排老屋即将消失了。

南门的拆除,标志着多年来,信丰古民居在对都市的这场抗战中,全军覆没。

    信丰以“人信物丰”称世,无论是经济还是文教事业的发展在整个赣南地区来说都是很具优势的,并且是显著的,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成就了信丰人的骄傲,但是,却很少人把自己的历史文化作为自豪的资本,没有多少人在意那一排排古老而残缺的屋子,因为她们没有寺塔高,没有围屋大,并不起眼。我盘问了几位老屋的主人及路人,均对老屋的拆除持默认态度,只有极少数年迈的老人神情无奈,露出沉重的表情,毕竟他们与都市的距离太遥远了。有一位年迈而慈祥的老人,眼里透露着一丝忧伤,径直走进没有光线的老屋,也许正开始收拾那些陈放在老屋里的陪伴了自己近一个世纪的东西。

    显然,拆除南门没有遇到多少阻拦,一个个醒目的圈和圈里的“拆”字,给这些老房子的将来定性了,同时,也成就了一些人的梦想。老房子边上挂起了一些横幅,上面写着“改善居民生活”等商业用语,作为对于拆除这些具有两三百年历史的古老建筑的解释,也或许是对历史的解释。

    南门老屋拆除之际,我用相机记录了这些信丰最后的古建筑,本想用光影找寻这些古老建筑文化中因为将被埋没而滋生的悲凉,以此唤起一些大众的怜惜,但失败了,光影下的屋子的伤口似乎消失了,或者早已被都市埋没,成为了一种无以言表的隐痛。

    我从小至今很喜欢这些老屋子,经常有意路过,把她们当成景点一样观看,感受着家乡如此沉甸的历史,心底涌生自豪。因此,面对南门的拆除,我自然感到难受。我不禁想起了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那位道士因为愚昧而出卖了灿烂的敦煌文化,但也许对于他来说是无所谓的,因为他所受到的唾骂是数十年后的。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们面对著名的历史古迹,懂得珍惜,懂得商业运作,但是对于同样久远只不过是局域性的历史建筑的没落却没有过多的痛惜。

    在一些人的人眼里,物质和经济是美好的,她可以直接给予我们幸福安康和稳定的生活;也许历史和文化比不上物质,她给不了我们直接而现实的享用。历史是胜者的工具,经济湮没了文化,于是将为古老的文化写下空白的历史。

    这座老城将失去久远文化的见证了,也失去了具有历史积淀的人文情怀,越来越多的人将身体和思想一起搁入经济时代的福禄。而南门的老屋的过去和老屋前的嬉闹,都只能成为一种隐痛,蜷缩在少数人的心底。

   端起一杯茶,很重很苦,眼角略过南门的照片,照片上的黄花在残破的古墙上绚烂地开放,也许是无奈的痛惜,也许是麻木的观望,也许是苍白的挣扎。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162176622 传真: 邮箱:1376781366#qq.com
地址:信丰县嘉定镇府前路中段 邮编:341600
Copyright © 2004-2024 城市中国信丰营运中心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